AV快播 骨质增生内服外用中药方选编79篇
骨质增生症是指骨或过失软骨发生增素性病变,又称增素性、肥硕性或退行性过失炎,俗称“骨刺”。古称“骨赘”。是一种骨质滋长特地的慢性骨病。一般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多属中医的“骨痹”、“骨赘”等证畛域。本病发病多在负重过失,好发于脊柱(尤以颈椎、腰椎发病居多)、过失、膝过失跟骨结节。不管男女皆可发病AV快播,尤以中老年东说念主发病居多。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症。病程绸缪,根治颇难。
病因:一般合计由于中年以后体质软弱及退行性变,长久赠送或行走及持续于某种姿势,由于肌肉的牵拉或撕脱、出血、血肿机化,造成刺状或唇样的骨质增生;骨刺对软组织产盼愿械性的刺激和外伤后软组织毁伤、出血、肿胀而致。中医合计本病发生多由于气血不及、肝肾亏虚,风寒湿三气杂至,侵东说念主肌肉、经络过失、客于经脉、邪气壅阻、气滞血瘀、过失磨损所致。或情志不畅,房劳过度、伤及肝肾;或外伤金刃、跌仆、闪挫、径直毁伤筋骨;或过度负重用劲均可引起骨质增生。总之,是内因肝肾亏虚,外因外伤劳损、诸邪侵袭而导致气血运转不畅、经脉痹阻欠亨所致。
症状:受累局部--脊柱(颈、胸、腰、骶椎)、膝、髋过失、足跟骨结节部酸痛或苦楚,“发板”(晨僵),压痛,触则痛甚,仰俯屈伸转失灵或伴见头晕、麻术。后期可见过失肥硕、乖张,绽开受限等症。
方剂仅供参考学习,休养请商议专科医疗机构。
内服中药方46篇
1.抗骨质增生丸(一)
【构成】熟地黄3份,肉苁蓉2份,鹿衔草2份,骨碎补2份,淫羊藿2份,鸡血藤2份,莱菔子1份。
【制法】蜜丸。上药按制剂纪律,煎制成流浸膏,加真金不怕火蜜搭伙为丸,每丸重2.5克。分装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2丸,逐日服2至3次。
【功能】补肝益肾、通经活络、强筋健骨。
【主治】退行性脊椎炎。
【附记】引自胡熙明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》,刘柏龄方。用本方休养1000例,病程22天~18年。休养1~6个月收效,适度显效808例,好转141例,无效51例。灵验率为94.9%。长久临床延迟评释本方有一定的镇痛效应与阻碍增生作用。伤风过头他原因引起发烧者忌服。
2.桃红山甲散
【构成】穿山甲20克,川牛膝20克,全蝎20克,甘草20克,桃仁10克,红花10克,川楝子12克,蜈蚣6克。
【制法】胶囊。上药烘干,共研极细末,分装入胶囊内(每粒重0.5克)。分装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4~6粒,逐日服2次,用黄酒送服。1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搜风通络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单方验方治百病》。程附柴方。屡用效佳。
3.象牙抗增丸
【构成】象牙100克,砂仁15克,独活20克,赤芍药30克,怀牛膝30克,当归尾30克,熟地黄70克,肉苁蓉20克,骨碎补50克,淫羊藿30克,鸡血藤30克,菜菔子30克,白蒺黎60克。
【制法】蜜丸。上药共研为细面,和匀,真金不怕火蜜为丸,每丸重10克,分装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丸,逐日早、晚各服1次,温开水化服。每服1丸后,吃蒸熟鹅蛋1个。服“一料”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补肾、强筋、活血、止痛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千家妙方》。杨世俊方。屡用效佳,一般服药1料,即可诊治。
4.骨刺散(一)
【构成】乌梢蛇60克,彻骨草36克,当归36克,防风36克,地鳖虫36克,威灵仙72克,没药20克,降香20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3克,逐日服3次,空腹服用。一料为1疗程,重者可连服二料。
【功能】祛风除湿、活血通络、消刺止痛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百病中医膏散疗法》。曾祥华方。休养86例,适度显效26例,灵验38例,无效2例。总灵验率为97%。笔者临床独揽依本方减防风,加肉桂15克,干姜15克,穿山甲6克,以增强温化通络之力,取名“加味骨刺散”。上药共研极细末。每次服3~5克,逐日服3次,空腹白酒、开水参半送服。休养50例,用药30~45天,临床诊治35例,显效11例,灵验3例,无效1例,总灵验率为98%。
5.骨金丹
【构成】①炙马钱子3克,赤芍药10克,延胡索5克,田三七各3克,木香5克,没药5克,乳香5克,红花5克,郁金10克,秦艽20克,独活20克,血竭5克,怀牛膝5克,桂枝5克。②炙马钱子5克,炙川乌5克,炙草乌5克,威灵仙10克,乳香15克,没药15克,川续断10克,桑寄生10克,赤芍药10克,茜草20克,丁公藤20克。
【制法】蜜丸。上列二方,各共研细末,和匀过筛,真金不怕火蜜为丸,方①每丸重10克,方②每丸重5克。各分装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均为每次服1丸,逐日早、晚各服1次,空腹温开水化服。3个月为1疗程,2个疗程罢了时判定休养后果。
【功能】①活血化瘀、温经通络。②温经活血、散寒祛湿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(血瘀型用方①,寒湿型用方②)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,滕义和方。休养213例,显效54例,好转144例,无效15例,灵验率为93%。
6.骨刺丸
【构成】①骨碎补、鸡血藤、女贞子、早莲草、肉苁蓉、淫羊藿、川乌、狗脊、金樱子、补骨脂、蛇床子各1000克,熟地黄1500克,菜菔子750克。②木瓜、急性子、威灵仙、彻骨草、淮山药、骨碎补、香附、桑寄生各1500克,茄子根、川续断、钩藤各1000克,苍耳子2500克,鹿角镑、神曲、仙灵脾各2000克,柴胡1250克。③急性子、秦艽、川芎、威灵仙、木瓜、陈皮各1500克,苍耳子2500克,白芍药2000克,红花、甘草各1000克。
【制法】水丸。上列三方,各共研细末,和匀,水泛为小丸,晒干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均为每次服6克,逐日服2次,温开水送服。
【功能】①补益肝肾、理气活血、祛风通络。②祛风除湿、疏肝解郁、补益肝肾。③活血化瘀、祛风除湿、缓急止痛。
【主治】跟骨骨刺痛楚(老迈体弱、肝肾虚亏、全身多处患有骨性过失病者,用方①;风寒湿邪、经络痹阻者用方②外伤引起气血瘀滞者,用方③)。
【加减】在休养历程中,还应和谐下列疗法进行概括休养,可擢升疗效。一是推拿法(圭臬略);二是锤击法(圭臬略);三是熏洗法药用彻骨草、海桐皮、乳香、桑寄生、苦参、草河车各1500克,泽兰、紫花地丁、伸筋草各2000克,三棱、莪术、生川乌、生草乌各2500克,急性子3500克,防风1000克,苍耳子5000克。上药共研粗末,和匀,备用。每取上药末120克,加水2000毫升,煮沸熏洗足跟部,逐日1次,每次熏洗40分钟。四是药物贴敷法,自配方为苍耳子、急性子各2500克,木瓜、彻骨草、白鲜皮、穿山甲各1000克,苦参500克。将上药共研细面,和匀,加凡士林、老陈醋调成糊状备用。将醋膏涂布上,每晚贴患处,翌日取下。五是放血贴姜法患者取俯卧位,足心进取,医者找准骨刺痛点、老例消毒后,用三棱针刺入骨刺痛楚点,约0.5cm,挤出约1ml血液,然后用鲜姜片隐敝上,胶布固定局部。六是药灸法用公正温灸筒,内放艾绒及药物;荷梗、干姜、青盐各60克,石营蒲、生五灵脂、急性子各100克,雄黄、夜明砂、白芷、木通、葱头须各25克,乳香、没药各30克。上药共研为细面,备用。每次用药粉10克,与艾绒搀杂,放入温灸筒内燃烧后,固定在局部(患处),进行温灸40分钟,逐日1次。七是足跟封锁法用强的松龙12.5毫克,2%普鲁卡因1毫升,在跟骨骨刺痛点封锁休养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中西医勾引杂志》。马在山方。用上述样式概括休养300例,其中男118例,女182例。适度诊治278例,好转12例,无效10例。总灵验率为96.7%。
7.脊椎增生胶囊
【构成】乌梢蛇50克(寒重者。改用白花蛇4条),全蝎30克,地鳖虫30克,丹参100克,血竭30克,当归30克,虎骨30克(代),威灵仙100克。
【制法】胶囊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装入胶囊,每粒重0.5克,分装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6~8粒(约3~4克),逐日早、晚各服1次,另取鹿胶8克烊化,日服1次(阳虚寒重者,鹿胶、虎骨用量酌加,阴虚火旺者酌减)。1个月为1疗程。必要时服2~3个疗程。
【功能】温通经络、活血化瘀、壮骨强筋、祛风止痛。
【主治】腰椎骨质增生及颈椎骨质增生。
【加减】若作为麻痹痛楚较甚者,加桑枝;颈项强直行径不利者加葛根;腰膝痛甚者,加牛膝;自尊变化加重者,加秦艽;腰酸脚痛较甚著者,加川续断。
治腰椎骨质增生配用针灸法取夹脊穴,以阿是穴为主,再选痛点周围约0.5~1寸两处用情切灸,每穴约15分钟,以皮肤潮红为度,逐日1次,30次为1疗程。一般选配肾俞、委中、腰阳关;若并吞坐骨神经痛者,配患侧环跳、委中、承山、悬钟及肾俞等;若腰部冷痛者,腰阳关穴施灸或拔罐;痛甚者,加耳穴按压。
【附记】引自洪广祥《豫章医萃——名老中医临床警戒精选》。魏稼方,多年独揽,针药互补,疗效颇佳。骨椎增生乃中老年退变性疾患,不可专事攻伐,应寓补于攻,方为得宜,故用饿马摇铃法补之。
8.蛇灵散
【构成】银环蛇4条(即白花蛇),威灵仙72克,当归30兄,地鳖虫36克,血竭36克,彻骨草36克,防风36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3克,逐日服2次,温开水送服。以上药为1个月药剂量。
【功能】祛风除湿、活血通络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程附棠《民间称方治百病》。屡用效佳。
9.骨刺散(二)
【构成】白花蛇2条,穿山甲20克(代),全蝎20克,娱蚣6条,川楝子12克,牛膝20克,桃仁10克,红花10克,甘草20克。另加地鳖虫10克,川芎10克。
【制法】胶囊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装入胶囊(约240粒),分装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4粒,逐日早、晚各服1次,黄酒送服。1料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搜风通络、活血化瘀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民间秘方治百病》。屡用效佳。
16.灵蛇口服液
【构成】乌梢蛇20克,威灵仙25克,苏木20克,当归15克,丹参20克,木瓜5克,秦艽20克,补骨脂20克,狗脊20克。
【制法】浓缩液。上药加水煎煮3次,滤汁去渣,并吞3次滤液,加热浓缩成口服液。每毫升含生药2克。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20毫升,逐日服3次。2周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祛风除湿通络、养血活血、补肾强腰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百病良方》。屡用效佳,止痛后果尤权臣。
10.骨刺胶
【构成】熟地黄60克,骨碎补60克,鸡血藤60克,肉苁蓉60克,川续断30克,薏苡仁30克,川芎30克,当归30克,延胡索20克,水蛭20克,三七参30克。
【制法】胶囊。上药共研为极细末,和匀过120目筛,装入胶囊,每粒重0.5克。分装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6~12粒(3~6克),逐日早、晚各服1次,温开水或黄酒送服。1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养精血、补肝肾、活血化瘀、通络止痛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屡用效佳,据临床不雅察,一般服药3~5天痛楚可止,再服1月阁下诸症昭彰隐藏,总灵验率为94.7%。
11.马钱子丸
【构成】炙马钱子3克,赤芍药10克,元胡5克,田三七各3克,木香5克,乳香5克,没药5克,红花5克,郁金10克,秦艽20克,独活20克,血竭5克,牛膝5克,桂枝5克。
【制法】蜜丸。上药先将马钱子用沙炒至以黄褐色为度,再共研细末,和匀,真金不怕火蛮为丸,每丸重10克,分装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丸,逐日早、晚各服1次,空腹时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。3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舒筋通络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有东说念主用本方休养139例,适度显效46例,好转87例,无效6例。灵验率为95.7%
12.骨刺止痛散
【构成】白花蛇4条,地鳖虫36克,当归36克,肿节风60克,血竭20克,独活36克,三七30克,川续断36克,乳香36克,没药36克,防风36克,川芎36克,丹参40克,赤芍药40克,彻骨草50克,威灵仙100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过筛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,每次服6~10克,逐日服2~3次,开水冲服。
【功能】祛风除湿、搜风通络、活血散瘀、消积止痛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、类风湿性过失炎、风湿性过失炎、刚劲性痹证痛楚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中国现代中医名东说念主志》。姚灯谜方,屡用殊效。
13.三甲软坚散
【构成】炙鳖甲12克,制龟板30克,土炒穿山甲9克,当归9克,赤芍药9克,苏木9克,炒桃仁9克,红花9克,血竭6克,忍冬藤60克,制没药9克,川牛膝9克,郁金9克,木瓜9克,地鳖虫6克,甘草3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过筛,贮瓶备用。或真金不怕火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,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9克,逐日服3次,温开水送服。
【功能】软坚活血、破瘀散结、消肿止痛、通经活络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、跟骨骨刺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中国现代中医名东说念主志》。李廷来家传秘方。多年独揽后果颇佳,临床若和谐外治敷药,表里并治,后果更好。
14.壁虎散
【构成】①内服方壁虎60克,地龙60克,草乌75克(制),广木香120克,乳香90克,大活血60克,梅片3克,麝香4.5克;②外用方麝香0.1克,藤黄1.5克,朱砂1.5克,梅片1.5克,壁虎1条(焙干取1半)。
【制法】散剂,①炮制壁虎法取红信(即砒霜)和朱砂适量,放入砂适量,放上砂锅盖上,用碗倒扣住,碗沿周围用盐泥封固,然后用文火在砂锅盖下边加热,使朱砂和红信等物加热升华,凝结于碗底,再将凝结物刮下来,掺绿豆面放到锅内蒸熟,取出喂活壁虎,第1次少喂,以后渐增,并间隔喂以肉类,壁虎
吃药后脱3~5次皮,眼呈红色,就会逝世。用新土瓦焙干,即可入药使用。②内服方制法上药共研极细末,贮瓶备用。勿令闲适。或水泛为丸,如绿豆大,备用。③外用方制法上药共研细末,贮瓶备用。勿令闲适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内服方成东说念主每次服3~6克,逐日服1~2次。外用方,每取此散适量,撒于患处皮肤上,外用胶布盖贴,每5~7日换药1次。
【功能】化瘀散结、通络止痛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中国现代中医名东说念主志》.张国荣家传秘方。屡用屡效。方中壁虎经炮制后,又称东说念主造麝香,通窍活血祛瘀效用更强。是休养骨质增生症的神奇妙方。本方对类风湿性过失炎,风干冷,骨痛疗效亦佳。
15.内服骨刺膏
【构成】生地黄150克,熟地黄200克,杜仲150克,肉苁蓉200克,巴戟天150克,补骨脂100克,骨碎补150克,白芍药200克,赤芍药150克,当归100克,炙甘草60克,威灵仙150克,鸡血藤300克,龟板胶150克,鹿角胶100克。
【制法】膏剂。上药除龟板胶、鹿角胶外,余药加水煎煮3次,滤汁去渣,并吞3次滤液,加热浓缩为清膏,再将龟板胶、鹿角胶加适量黄酒浸泡后隔水炖焊,冲东说念主清膏和匀,然后加蜂蜜300克,收膏即成。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5~30克,逐日服2次,开水调服。
【功能】补益肝肾、舒筋壮骨。
【主治】肥硕性跟骨炎(跟骨骨刺)。足跟痛。
【加减】如受寒后痛楚加重者,加淫羊藿150克,仙茅150克;如痛楚难忍者,加广地龙100克,蜈蚣30克,徐长卿150克;如头昏目眩昭彰者,加枸杞子150克,菊花100克,女贞子150克,菟丝子150克;如神疲顿力、心悸失眠者,加党参150克,麦门冬200克,炒枣仁150克,五味子100克;如下肢麻痹者,加天麻100克,千年健150克。
【附记】引自汪文娟《中医膏方指南》。屡用灵验,久服效佳,同期提神御寒和体息;幸免剧烈的负重绽开和资料行走;加特制海绵硅垫,注重宝贵保护。膏方的药渣可再次煎汤熏洗患肢,可灵验收缩症状。
16.灵仙口服液
【构成】粉葛根20克,秦艽20克,威灵仙20克,当归20克,白芍药30克,延胡索10克,制川乌10克,独活10克,蜈蚣3条(去头足),天麻6克。
【制法】浓缩液。上药除蜈蚣、天麻外,余药加水煎煮3次,滤汁去渣,并吞3次滤液,加热浓缩成口服液,再将蜈蚣、天麻研细兑入和匀。每毫升含生药2克。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5毫升,逐日服2~3次。至诊治为止。
【功能】祛风除湿、活血止痛。
【主治】颈椎骨质增生。
【加减】若偏寒者,加桂枝15克,细辛10克,白芥子10克,制附片6克,淫羊藿10克若偏热者,酌加板蓝根10克,银花10克,连翘10克;若偏湿者,酌加茯苓15克,慧苡仁30克,苍术10克;若气虚血瘀者,加党参30克,丹参30克;若肾虚者,加枸杞子20克,巴戟天15克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百病良方》。有东说念主用本方休养257例,适度病愈223例,显效22例,灵验12例,无效5例。总灵验率为98.06%。
17.七味骨刺丸
【构成】熟地黄300克,鹿衔草200克,骨碎补200克,肉苁蓉200克,淫羊藿200克,鸡血藤200克,莱菔子100克。
【制法】蜜丸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过筛,真金不怕火蜜为丸,每丸重2.5克,分装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,每次服2丸,逐日服3次,温开水送服。1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补肾壮骨、活血通络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现代难治病中医诊疗学》。屡用效佳。且本方药性和缓,制成丸剂,宜长久服用。
18.九味骨刺丸
【构成】熟地黄60克,骨碎补60克,炙马钱子60克,鸡血藤60克,肉苁蓉60克,三七30克,乳香30克,没药30克,川芎30克。
【制法】蜜九。上药共研细末,过筛和匀,真金不怕火蜜为丸,每丸重6克,分装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丸,逐日早、晚各服1次,温开水送服。3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益肾助阳、活血化瘀、温经通络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现代难治病中医诊疗学》。屡用效佳。
19.除痹散
【构成】丹参15克,当归15克,鸡血藤15克,海风藤15克,连翘30克,乳香10克,没药10克,姜黄10克,威灵仙10克,广地龙10克,川乌10克,胆南星10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6~9克,逐日服2次,开水冲服。1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活血散瘀、通经除痹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加减】病在肩颈上肢者,加葛根、桑枝、桂枝各10克;病在腰背者,加杜仲、川续断、狗脊各10克;病不才肢者,加独活、牛膝、木瓜各10克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名医治验良方》。李裕著方。屡用效佳。
20.通痹膏
【构成】独活150克,川续断150克,制川乌150克,制草乌150克,熟地黄150克,桑寄生300克,丹参300克,黄芪300克,细辛50克,牛膝100克,地龙100克,乌药100克,炙甘草100克,地鳖虫60克。
【制法】膏剂。上药加水煎煮3次,滤汁去渣,并吞3次法液,加热浓缩为清膏,再加蜂蜜300克收膏即成。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5~30克,逐日服2次,,开水调服。1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温经活络、养血通痹、祛风止痛。
【主治】肥硕性脊柱炎。
【加减】同期,将药渣用纱布包后,趁热敷于腰部,以温热不毁伤皮肤为度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名医治验良方》。蒋利方。屡用效佳。
21.骨刺化瘀散
【构成】熟地黄30克,鸡血藤30克,白芍药15克,牛膝15克,黄芪15克,肉苁荐20克,盐杜仲12克,当归12克,淫羊藿9克,红花9克,金毛狗脊9克,木香3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,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9克,逐日服2~3次,开水冲服。1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补肝益肾、活血化瘀、软坚止痛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王振中方。屡用效佳。
22.消骨增丸
【构成】熟地黄15克,鸡血藤15克,骨碎补10克,狗脊15克,肉苁蓉10克,羊藿叶10克,何首乌10克。
【制法】蜜丸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真金不怕火蜜为丸,每丸重10克。分装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丸,逐日服2~3次,温开水化服。1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补肾壮骨、活血祛瘀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,老年性退行性过失炎、骨刺、颈椎病等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中国现代中医名东说念主志》.刘万程方。屡用效佳。
23.骨质增生丸(一)
【构成】熟地黄、肉苁蓉、鹿衔草、补骨脂、淫羊藿、黑元参、狗脊、鸡血藤、炙没药、威灵仙、川断肉、桑寄生、炒卜子各等分。
【制法】浓缩丸。先将熟地黄、元参、肉苁蓉、没药煎浓汁,余药共研细末,将药粉和药汁搀杂均匀,制为小丸,晒干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0克,逐日服2次,温开水送服。1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益肾活血、舒筋壮骨。
【主治】颈椎、腰椎骨质增生,老年性骨过失炎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中国现代中医名东说念主志》。何啻湘方,屡用效佳,临床灵验率达80%。
24.骨质增生丸(二)
【构成】熟地黄60克,骨碎补45克,大芸(即肉苁蓉)30克,鸡血藤45克,海桐皮15克,鹿衔草15克。
【制法】蜜丸。上药共研细末,过筛和匀,真金不怕火蜜为丸,每丸重9克。分装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丸,逐日服3次,温开水送服。1个月为1疗程。可搭伙服2~3个疗程。
【功能】补肾壮骨、活血通络、祛风止痛。
【主治】脊柱骨质增生、颈椎病、增素性骨过失炎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中国现代中医名东说念主志》。王继先方。临床独揽本方20余年,无不良响应,从119例患者统计,显效74例(占74.88%),好转26例(占21.94%),无效4例(占3.18%)。
25.骨质增生片
【构成】苏土虫20克,生枳壳20克,马钱子15克(制),生乳香15克,生没药15克,威灵仙15克,木香10克,大黄15克,当归15克,汉三七20克。
【制法】片剂。上药共研细末,按制剂纪律制成片剂。每片重0.4~0.5克。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4片,亚洲色情逐日服2次,温开水送服。1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舒筋活络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中国现代中医名东说念主志》。王瑞平方。屡用效佳。
26.骨增片
【构成】仙灵脾18克AV快播,防风6克,制川乌14克,地鳖虫6克,制马钱子2克,彻骨草14克,威灵仙18克,制乳香4克,制没药4克,当归8克,炙甘草3克。
【制法】片剂。先将制川乌、制马钱子、地鳖虫、制乳香、制没药共研成细粉,余药(6味)水煎制成浸膏,入药粉搀杂均匀,制成片剂。每片重0.45克。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4片,逐日服4次,温开水送服。1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祛风止痛、活血通络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、风湿痹痛、慢性腰微痛等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中国现代中医名东说念主志》。毛如宝方。屡用效佳。
27.抗骨质增生丸
【构成】威灵仙8克,巴戟天4克,熟地黄4克,狗脊6克,川芎4克,元胡3克,大艽6克,鸡血藤6克,制马钱子0.4克,地龙骨8克,砂仁1克。
【制法】蜜丸。以上药10倍量,共研细末,和匀,真金不怕火蜜为丸,每丸重10克,阴干,分装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丸,逐日服3次,开水化服。
【功能】通经活络、舒筋止痛、补肾强骨、化风除湿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、腰膝扭伤、过失痛楚、能利痹证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中国现代中医名东说念主志》。巩成勒方。屡用效佳。
28.补正续骨丸冲剂
【构成】泽兰20克,刘寄奴20克,牛膝15克,慧苡仁10克,补正续骨丸(何首乌、菟丝子、鹿茸、枸杞子、煅当然铜、合欢花、炎申姜、川续断、鸡血藤、香橡、乌贼骨)适量。
【制法】冲剂。先将前四味加水煎取浓汁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补正续骨丸1丸,以上汤汁为引送下。逐日服2~3次。
【功能】补养肝肾、强筋壮骨、通经活络、行水消肿。
【主治】足跟骨刺(跟骨痛)。
【加减】有高血压病史者的情减量,同期,可用旷置疗法,痛处垫空腹圈,以减少痛楚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中国现代中医名东说念主志》。胡兴山方。屡用效佳。
29.骨质增生丸(三)
【构成】熟地黄15千克(干燥后研取净末10.5千克),肉苁蓉10千克(干燥后研取净末8.5千克),鹿衔草10千克,骨碎补10千克(去净毛剉碎),淫羊藿10千克,鸡血藤10千克(剉碎),莱菔子5千克(剉碎)。
【制法】蜜丸。取鹿衔草、骨碎补、淫羊藿、鸡血藤、莱菔子共45千克,放入浓缩缸或大号珐琅筒内(禁用铁锅),加水475千克,慢火熬开后再熬1.5小时,将药液滤出,再加水375千克,仍用慢火熬开后,再熬1.5小时,将药液滤出,然后将两次药液合在一王人,滤净渣,放入缸或筒内浓缩成流浸膏11千克,取出加蜂蜜1.5千克(真金不怕火),再加熟地黄、肉苁蓉细末(共19千克),与膏调匀作念成丸药,每丸重1.5克。分装备用。
裙底 偷拍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2丸,逐日服2~3次,白开水送服。1个月为1疗程。一般可用2~3个疗程,无谓隔断。
【功能】养血荣筋。
【主治】肥硕性(增素性)脊椎炎、颈椎病、跟骨刺、大骨节病以及创伤性过失炎(即骨性过失炎)-等。
【附记】引自曹春林《中药制剂汇编》(新中医)。屡用效佳。此药除感日发烧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烧暂不宜服用外,余无禁忌症,无反作用。如有并吞一般慢性病,亦可与其他药物合用。
30.骨刺片
【构成】怀牛膝15千克,秦艽12.5千克,萆薢12.5千克,穿山甲10千克,白芷10千克,红花5千克,当归5千克,薏苡仁10千克。
【制法】片剂。上药按原制剂纪律加工制备,压制成片,一料48000片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3片,逐日服3次,温开水送服。
【功能】舒筋活血、散风止痛。
【主治】寒湿痿痹、筋骨拘挛、过失痛楚等症。可用于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曹春林《中药制剂汇编》,屡用效佳。
31.抗骨质增生片
【构成】当归200克,赤芍药500克,熟地黄300克,鹿衔草400克,乳香300克,没药300克,马钱子50克,独活400克,仙茅300克,草霹400克,桃仁400克,干姜300克,防己300克,杜仲500克,甘草100克,莱菔子200克,川续断300克,硬酯酸镁适量。
【制法】片剂。将处方中各药切碎,低温烘干,错杂过100目筛,加入15%的淀粉浆,按湿法制粒,低温干燥。将干颗粒通过14~18目筛,再用80目筛筛去细粉。加入0.5%的硬陷酸镁,拌匀后压片。共制10000片,每片重0.525克。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4~6片,逐日服3次,温开水送服。
【功能】舒筋活络、活血镇痛。
【主治】肥硕性脊柱炎,骨质增素性或退化性病变所致的腰痛和作为麻痹等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货州农村中草药制剂3。屡用效佳。
32.趁痛丸
【构成】麝香3克,没药12克,五灵脂15克,川乌1个(制切片),赤芍药15克。
【制法】糊丸。上药(需香后入)共研细末,和匀,酒糊为丸如绿豆大。阴干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1~3克,逐日服2次,空腹时用温酒或温开水送服。
【功能】活血散瘀、调痹止痛。
【主治】痹痛较剧,痛有定处,可用于腰椎骨质增生,颈椎概括征,胸部毁伤以及氟骨症等病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宋代朱佐《类编朱氏集验医方》。屡用神效。妇女月信期宜慎用。妊妇忌服。
33.海蝎散
【构成】白芷20克,防风10克,全蝎10克,狗脊15克,藏红花15克,彻骨草6克,海龙6克,海马6克,乳香5克没药5克,血竭9克,象皮3克,田三七3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3克,逐日早、晚各服1次,黄酒冲服。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祛风除湿、舒筋壮骨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屡用效佳。
34.茜寄口服液
【构成】西草根30克,桑寄生30克,怀牛膝30克,川续断20克,菟丝子12克,杜仲12克,补骨脂15克,血竭6克,地鳖虫6克。
【制法】浓缩液。上药除血竭、地鳖虫外,余药加水煎煮3次,并吞3次滤液,加热浓缩成口服液。再将血竭、地鳖虫研细兑入和匀。每毫升含生药2克。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20毫升,逐日服2次。1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补益肝肾、活血通络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百病良方》。屡用效佳。
35.归苁丸
【构成】当归15克,熟地黄15克,肉苁蓉30克,乳香10克,没药10克,穿山甲10克(代),丹参30克,鹿衔草20克,补骨脂12克,莱菔子12克,仙灵牌12克,核桃仁10个,元胡10克,骨碎补15克,全蝎10克。
【制法】水丸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过筛,水泛为丸,如梧桐子大,晒干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6~9克,逐日服3次,黄酒或温开水送服。1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补肾活血、通络止痛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屡用效佳。
36.归蛇散
【构成】当归15克,乌梢蛇12克,川续断15克,杜仲15克,羌活15克,妙乳香15克,炒没药15克,蜈蚣2条,细辛6克,甘草6克,熟地黄12克,桑寄生30克,丹参12克,牛膝12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9克,逐日服2次,开水冲服。1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补肾温阳、祛风散寒、化瘀通络。
【主治】腰椎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屡用效佳,灵验率达98%以上。
37.鹿灵散
【构成】鹿角胶6克,威灵仙9克,熟地黄9克,狗脊9克,牛膝9克,赤芍药9克,丝瓜络15克,地鳖虫6克,延胡索9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9克,逐日服2~3次,开水冲服。半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温肾补阳、活血止痛。
【主治】跟骨骨刺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程氏医学条记》。多年独揽,疗效得志。
38.灵仙骨刺散
【构成】威灵仙15克,木瓜12克,白术12克,川续断12克,当归12克,羌活9克,香附9克,桂枝9克,牛膝9克,干姜6克,三七粉5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9克,逐日服2~3次,饭后开水送服。半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驱风散寒、活血止痛。
【主治】腰椎骨质增生、梨状肌毁伤、臂大肌毁伤、臀中小肌毁伤等所致坐骨神经痛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屡用效佳。
39.杜艽增生丸
【构成】杜仲20克,川续断20克,秦艽20克,木瓜10克,川芎10克,乳香10克,地鳖虫10克,炙川乌9克,炙草乌9克,苏木6克,甘草6克。
【制法】水丸。上药共研细末,过筛和匀,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,晒干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6~9克,逐日服3次,温开水冲服。半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补肾益精、强脊活血、散寒除湿。
【主治】腰椎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程氏医学条记》。屡用效佳,总灵验率可达98%以上。若和谐推拿,可擢升休养后果。
40.益肾止痛膏
【构成】熟地黄200克,制首乌200克,鹿角胶100克,枣皮100克,杜仲100克,川续断100克,当归100克,威灵仙100克,彻骨草100克,独活100克,牛膝100克,延胡索100克,丹参180克,白芍药300克,炙甘草300克,地鳖虫50克。
【制法】青剂。上药除鹿角胶外,余药加水煎煮3次,滤汁去渣,并吞3次滤液,加热浓缩成清膏,再将鹿角胶加适量黄酒浸泡后隔水炖焊,冲东说念主清膏和匀,然后加蜂蜜300克收膏即成。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,每次服15~30克,逐日服2次,空腹开水调服。1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补肾益髓、散寒除湿、活血、通络止痛。
【主治】足跟骨刺、跟骨结节滑囊炎、跟部脂肪垫炎、跖腱膜炎等所致足跟痛症及髋、膝过失骨质增生等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临床验方集》。笔者家传秘方。临床考证效佳。
41.消肥散
【构成】杜仲9克,川续断9克,赤芍药9克,当归尾9克,地鳖虫6克,秦艽6克,金毛狗脊9克,摇竹屑9克,鳖甲9克,枳壳9克,蜈蚣3条,三七3克,青竹根3寸(青楠竹之根)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过筛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6~9克,逐日3次。
【功能】迫风祛湿、消肥通络。
【主治】风湿性腰椎肥硕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名医治验良方》。汤辅康方。屡用效佳。休养10余例,均得回得志后果。
42.效灵散
【构成】白术15克,茯苓24克,甘草9克,制乳香3克,制没药3克,丹参12克,当归12克,土元9克,骨碎补12克,杜仲9克,木瓜9克,怀牛膝12克,川续断12克,三七粉4.5克,资产白花蛇1条,蜈蚣3条,桃仁9克,红花9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过筛和匀,贮瓶备用,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6~9克,逐日服3次,空腹开水冲服。1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补肾壮骨、强筋通络、祛风除湿、活血祛瘀。
【主治】增素性脊椎炎。或由此引起的腰腿痛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名医治验良方》.刘少安方。屡用效佳,灵验率可达96%以上。
43.新阳和丸
【构成】熟地黄30克,白芥子6克,鹿角胶9克,肉桂3克,姜炭1.5克,麻黄1.5克,生甘草3克,骨碎补30克,煅当然铜30克。
【制法】水丸。上药以五倍量,共研细末,和匀,水泛为丸如绿豆大,晒干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9克,逐日服2~3次,空腹温开水或黄酒送服。
【功能】温补和阳、散寒通滞、壮腰止痛。
【主治】腰椎、胸椎增生、腰椎骶化、腰椎间盘卓越症(肾阳不及,阴冷凝滞型)。或由此引起的背腰腿痛。
【加减】腰痛者,加杜仲12克,桑寄生15克,枸杞子15克膝腿痛者,加川牛滕或怀牛膝12克,桑寄生15克;大便干者,加肉苁蓉30克或秦艽15克;风湿甚者,加豨莶草、海桐皮各15~30克;痛剧者,加制乳没各9克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名医治验良方》。蒋天助方。多年使用,后果颂佳。
44.海桐皮丸
【构成】海桐皮30克,大独活15克,川续断15克,怀牛膝15克,秦艽18克,杜仲10克,威灵仙10克,当归10克,地龙10克,巴戟天12克,狗脊9克,骨碎补9克,生甘草9克。
【制法】水丸。上药共研细末,过筛和匀,水泛为小丸,晒干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6~9克,逐日服2~3次,空腹黄酒或温开水送服。1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祛风除湿、益肾活血、通络止痛。
【主治】腰椎骨质增生症。
【加减】大便秘结者,加生大黄10克;病剧者,加元胡15克,制没药15克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曾冲方。屡用效佳。
45.温化口服液
【构成】鹿角霜15克,鹿蹄草15克,肉苁蓉15克,熟地黄15克,巴戴天10克,炙狗脊10克,杜仲10克,怀牛膝10克,川续断10克,制附子8克,蒸苡仁30克,楮实子15克,地鳖虫5克。
【制法】浓缩液。上药加水煎煮3次,滤汁去渣,并吞3次滤液,加热浓缩成口服液。每毫升含生药2克。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20毫升,逐日服2次。
【功能】温阳化湿、舒筋通络、益肾壮骨。
【主治】腰椎骨质增生症。
【加减】若腰部热痛、遇热加重者,去制附子,加绿心豆30克;大便溏者,去熟地黄、肉苁蓉,加补骨脂10克,骨碎补10克;体虚多汗者,去地鳖虫,加黄芪20克;下肢麻痹者,去熟地黄、制附子,加桑寄生、天麻各10克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名医治验良方》。姚天源方。屡用效佳,总灵验率可达98%以上。
46.骨质增生丸(四)
【构成】地鳖虫50克,生桃仁30克,红花30克,当归30克,丹参30克,生乳香30克,生没药30克,川续断30克,枸杞子30克,炒杜仲30克,桑寄生30克,怀牛滕30克。
【制法】水丸。上药共研为细末,和匀,水泛为丸,如梧桐子大,晒干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口服。每次服6克,逐日服2次,温开水送服。
【功能】益肾活血、破瘀消胀。
【主治】腰痛、腰不利、伴髋部酸千里痛楚、向下肢辐射、腰痛俯仰如锥;或上肢酸千里痛楚、伴麻痹不仁、头昏脑胀;或膝过失痛楚、不可行走。摄片谓之“骨质增生”者。
【加减】上肢痛甚者,加桂枝30克。
【附记】引自秦世云《临证要方》。药后痛楚立减者,增生之轻也;药后痛楚有增者,增生之重也。久服可愈。
外用中药方剂33篇
1.细辛膏
【构成】胆南星、半夏、草乌、炮穿山甲、细辛各等份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药粉20~30克,以山西老醋适量,调匀成糊状,贴敷患处,上盖敷料,包扎固定。隔日换药1次。或将药粉1.5~2克,掺入已化开的布膏药中,调匀,贴敷患处。3~5天换药1次。一般用药5~10次即可诊治。
【功能】化痰散结、温经通络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单方验方治百病》。程爵棠方。屡用效佳。
2.理骨红膏
【构成】猪油360克,川洋蜡180克,松香90克,樟脑60克,上梅片30克,降香30克,威灵仙30克,乳香30克,没药30克,儿茶30克,血竭30克。
【制法】膏药。先将降香、灵仙、乳香、没药、儿茶、血竭共研为细粉。用瓦锅将猪油、川洋蜡、松香煮溶待凝,用药刀充分搭伙,后入药末,再拌匀,再入研细的棒脑,上梅片,拌匀。遇症冷用。忌煮热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按患处大小用适量药膏贴敷,每两天换药1次。
【功能】通经活络、活血化瘀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(增素性脊椎炎),及软组织挫伤。
【加减】治增素性脊椎炎可配服千斤拔合剂(口服液);千斤拔30克,杜仲12克,熟地黄12克,白芍药12克,川木瓜12克,川牛膝12克,益母草30克,阿胶12克(痒化),茯苓15克,首乌18克,薏苡仁30克,淘气王12克,丢了棒30克,钩藤15克,防己10克,党参21克,鹿衔草30克。逐日1剂,水煎服。
【附记】引自李文亮《千家妙方》。陈铁方。屡用效佳。
3.消骨刺散
【构成】川芎60克,乳香60克,没药60克,红花60克,白芍药60克,生草乌30克,生川乌30克,防己30克,杜仲30克,川续断30克,牛膝30克,羌活20克,白芷20克,干姜20克,秦艽20克,龙脑3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,
【用法】外用,用时每取药粉适量,用陈醋和白酒参半搭伙成糊状,外敷患处,外加包扎固定,逐日换药1次。1周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湿经散寒、祛风除湿、舒筋壮骨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加减】若伴颈椎病和高血压者,去白芷、干姜,加葛根50克,彻骨草20克;若腰酸痛者,加鸡血藤20克,狗脊20克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程氏医学条记》。有东说念主用本方休养200例,适度诊治185例,显效10例,好转3例,无效2例。总灵验率为99%。本方有毒,严禁内服。
4.骨刺膏(一)
【构成】威灵仙30克,血竭花15克,坐马钱子240克,生川乌60克,生草乌60克,五加皮30克,姜黄30克,木瓜12克,牛膝15克,红花9克,生桃仁60克,生香附60克,三棱30克,皂刺15克,蒺藜15克,羌活30克,独活30克,乳香15克,没药15克,三七6克,茜草15克,川芎12克,穿山甲30克,五灵脂9克,防己9克,辽细辛30克,彻骨草15克,秦艽30克,紫薇30克,白芥子9克,赤芍药15克,木鳖子60克,白术30克,路路通9克,龙脑60克,麝香1克,广丹750克(夏天加10克,冬天减10克),香油1500毫升。
将上药分为三个组份,第一组份麝香、血竭花、龙脑、三七;第二组份生马钱子、生川乌、生穿山甲、生香附,其余为第三组份。
【制法】膏药。先将第一组份研细,密封备用,再将第二组份入油锅内浸泡一周,然后慢火煎之,待药枯至灰玄色,将渣捞出。再将第三组份入油锅内,改用小火煎焦后捞出,将油过滤,再慢火煎至油能滴水成珠,入黄丹,这时要接续地搅拌,待油由红色变为绛色,锅内烟雾饱和,速将锅撒离火炉,连续快速搅拌,以防接近铁锅部分热极老化失效,待油的温度冷至60度阁下,将第一组份(药粉)入锅内,连续搅拌至油统统冷却凝固,即制成骨刺膏。将药膏摊于较密的布上(约0.2厘米厚度),贮存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膏药熏热揭开,撒入小数龙脑粉末,贴于患处。每张可贴5~7天,5~10张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散寒祛湿、活血化瘀、温经消刺。
【主治】骨刺(骨质增生)。好发于脊柱、藤、髋过失与跟骨过失等处。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百病中医膏散疗法》。廉振三方。历经十年,治验甚多。随访467例,其中310例病愈,69例显效,60例跨越,28例无效,总灵验率达94%以上。
5.二白蜈蝎散
【构成】白僵蚕6克,白芷6克,娱蚣2条,全蝎3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每取适量药粉撒于骨质增生处,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,逐日或隔日换药1次。半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祛风通络、散结止痛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。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民间秘方治百病》。屡用灵验,久用效佳。
6.川芎膏
【构成】川芎100克。
【制法】药膏。将川芎研为细末,以山西老陈醋调成糊状,然后混入小数药用凡士林调匀成软膏状。贮存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每取药膏适量(10克阁下),涂抹在患者骨质增生部位,涂好后盖上一层塑料再贴纱布用胶布将纱布四周固定。每2天换药1次。10次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活血通络、散瘀止痛。
【主治】各式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程附棠《单方验方治百病》。匮用效佳。经临床屡次考证,疗效真确。
7.灵蛇山甲散
【构成】威灵仙60克,乌梢蛇30克,穿山甲30克(代),地鳖虫30克,白花蛇2条,皂角刺50克,彻骨草50克,生川乌50克,生草乌50克,细辛50克,生乳香50克,生没药50克,川芎50克,豨莶草50克,龙脑15克(后入)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药粉适量置瓷碗内,用米醋或黄酒调成糊状,外敷忠处,隔日换药1次。1周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祛风散寒、活血通络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有东说念主用本方休养156例,经用药1~2个疗程后,诊治149例,好转5例,无效2例,总灵验率为98.71%,其中诊治率为95.5%。
8.彻骨蛇灵散
【构成】乌梢蛇10克,白花蛇1条,细辛10克,皂角刺15克,豨莶草15克,彻骨草15克,穿山甲15克,生乳香15克,生没药15克,杜仲15克,威灵仙15克,淫羊藿15克,五灵脂20克,生川乌9克,生草乌9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此散适量以陈醋或米醋调成杏核大小,贴敷忠处及相应穴位上,隔日1次。10次为1疗程,
【功能】搜风通络、温经散寒、活血化瘀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外治汇要》(里面贵府)。摄取外治法,径直涂药,样式方便,直达病所。有东说念主用本方休养300例,诊治114例,好转186例。总灵验率达100%。
9.骨刺膏(二)
【构成】①赤芍药90克,生地黄120克,当归尾90克,生川乌60克,生草乌60克,防风60克,白芷90克,独活60克,羌活50克,栀子60克,紫荆皮30克,骨碎补60克,石菖蒲30克,蜂房30克,赤小豆60克,威灵仙60克,五加皮90克;②净茶油1250毫升,桐油375毫升;③麝香6克,乳香60克,楠香60克,北芥子45克,炮山甲60克,炒黄丹830克,阿胶120克,川花椒15克,细辛15克,磁石粉90克(上药共研极细末)
【制法】膏药。上列三组药。先将①组药和②组油同放入铁锅内熬真金不怕火至药枯焦,滤去药渣再真金不怕火油至滴水成珠为度,再加入③组药粉搭伙均匀成软膏状,收贮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膏药适量推在布上,温贴患处。
【功能】祛风除湿、凉血解毒、理气化瘀、散结止痛。
【主治】筋骨毁伤、骨质增生作痛。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百病中医膏散疗法》。林如高方。屡用屡效。筋骨毁伤后,气血不畅,风湿侵入,被累及的骨组织发生充血、水肿、炎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造成,继面骨质增生造成骨刺,频繁作痛。本方以祛风湿药物为主,但各药性不尽换取,防风、白芷、细辛、羌活主表、散肌肤间郁气;独活、五加皮、威灵仙主里,祛湿通络;川乌、草乌可祛深东说念主经络内的风湿;紫荆皮、赤小豆逐水祛湿。又用当归、乳香、山甲活血化瘀;生地黄、赤芍药、栀子清热凉血;麝香、菖蒲、楠香、花椒性均辛温,芳醇辟秽;北芥子利气散结,磁石、蜂房、黄丹解毒祛邪;阿胶、骨碎补补肝肾,续筋骨。诸药配伍为方,休养骨质增生后果雅致。
10.归芍消刺膏
【构成】全当归40克,白芍药40克,川芎30克,炒艾叶30克,地龙30克,炙川乌30克,五加皮30克,木通30克,川花椒30克,萆薢30克,防风30克。
【制法】药膏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用生姜汁100毫升,陈醋适量搭伙成糊膏状,收贮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药糊膏适量敷患处,外加包扎固定。逐日换药1次。一料药可用2~3天,二料药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温经活血、散寒除湿、祛风通络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有东说念主用本方休养65例,经用药1~3个疗程后,诊治者61例,显效者3例,无效者1例。总灵验率为98.46%。
11.蜈白散
【构成】蜈蚣2条,白僵蚕6克,白芷6克,全蝎3克,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每取此散适量,撒于骨质增生处,外用伤湿止痛膏(药店有售)贴上固定。逐日或隔日换药1次。
【功能】搜风散结、止痛消刺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百病中医膏散疗法》.李兴让方。休养数十例,疗效得志。一般贴用2~3次生效,5~10次即愈。
12.增生热敷粉
【构成】红花6克,当归尾12克,桃仁6克,生南星12克,生半夏12克,生川乌9克,生草乌9克,白芥子3克,细辛4.5克,小牙皂4.5克,羌活9克,独活9克,龙脑3克,樟脑15克,松香6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细末,过筛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每取药粉30~50克,加白酒拌湿,文火炒热,先趁热熨患处半小时(凉了再加酒炒热反复览),然后再加酒炒热,先熨后敷患处,每次敷7~8小时,每天1次。每剂可反复使用1一2次。
【功能】祛风散寒、通络止痛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、足跟骨骨刺。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百病中医膏散疗法》。休养多例,后果得志。笔者用本方休养足跟骨骨刺15例,辩别用药5~10次,适度病愈10例,显效3例,灵验2例。总灵验率达100%,验之临床,后果如实。
13.三生散(一)
【构成】生南星、生半夏、生草乌各等份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先将上药切片晒干,共研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每取本散适量,用鸡蛋清调匀涂忠处,卧床休息,逐日换药2次。或用黑膏药(如鱼石脂膏,金不换膏药,狗皮膏药等),在火上烤化,掺用本散,贴敷患处。外加绷带或胶布固定。每隔5~7天换药1次。
【功能】温化寒痰、燥湿散结。
【主治】足跟痛(足跟骨刺)。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百病中医膏散疗法》.海松筠方。用本方休养656例,适度病愈492例,雅致144例,无效20例。总灵验率为96.3%。临床延迟发现,还可用本方休养胫骨结节炎,肋软骨炎,网球肘,棘突炎,肱骨表里躁炎,股骨表里踝炎等22种疾病,均得回了较好的疗效。又一方即本方加细辛等分,余同上。后果尤佳。
14.急乌散
【构成】急性子100克,生草乌60克,白芷50克,铁屑粉、醋各适量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先将前3味药共研细末,和匀,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每取本散50克;用食醋(山西陈酷佳)调成糊膏状敷于患处,再把铁屑粉薄而均匀铺一层在药层上(铁周粉系砂轮打磨铁件落下之粉状物,包敷时请提神勿与皮肤斗争)。然后用纱布包扎固定,每次包敷3日,隔2日再包。
【功能】活血软坚、散寒止痛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百病中医膏散疗法》。临床屡用,后果得志。
15.二白乌蝎散
【构成】蜈蚣10条,白僵蚕50克,白芷50克,全蝎50克,生川乌50克,生草乌50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,用时取本散适量加白酒调成糊膏状,外敷于骨质增生处。外加包扎固定。逐日换药1次,至病愈为止。
【功能】温经散寒、搜风通络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程氏医学条记》。有东说念主用本方休养121例,经换药5~8次后,诊治116例,显效4例,无效1例。总灵验率为99.17%,愈后经1~2年随访,均未见复发。
16.黄芎骨刺散
【构成】生大黄50克,川芎50克,栀子50克,姜黄50克,白蒺藜50克,红花50克,桃仁50克,炮穿山甲30克,全蝎30克,郁金30克,生牡蛎30克,龙脑15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药末40克,以山西陈醋调成糊膏状,外敷于痛处(患处),覆以塑料薄膜,外用胶布固定。隔日换药1次。10次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清热凉血、通络散结。
【主治】足跟骨刺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外治汇要》(里面贵府)。屡用效佳,一般用药1~2个疗程诊治或显效。据临床不雅察,诊治显效率可达97%以上。
17.两用骨刺散
【构成】赤芍药30克,白芍药30克,制乳香25克,制没药25克,制川乌20克,制草乌20克,全蝎15克,地龙15克,穿山甲15克,丹参40克,麻黄18克,桂枝18克,延胡索18克,川芎18克,苍耳子18克,红藤18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,用时先取100克置盆内,冲东说念主滚水1500毫升,加盖待温(以能隐忍为度)浸泡患足。如药液凉了加热再浸泡,每次30分钟。浸泡后再取本散30克,用山西陈酷调匀成糊膏状,外数于骨刺处。逐日换药1次。10次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温经散寒、通络止痛。
【主治】足跟骨刺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程氏医学条记》。笔者临床屡次考证,后果颇佳,一般用药本日即可生效。
18.止痛膏
【构成】生川乌150克,生草乌150克,生南星150克,洋金花150克(果实),细辛50克,松节油15毫升,香油250毫升,樟丹120克。
【制法】膏药。以油丹为基质,兑入各药提真金不怕火浸膏,制成改良黑膏药,膏成摊膏,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服时取膏药温热化开后,贴于过失痛处。每周换1次。
【功能】凰风散寒、通络止痛。
【主治】寒湿痿痹、筋骨拘挛、过失痛楚等症,可用于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营春林《中药制剂汇编》,屡用效佳
19.东说念主参麝香膏
【构成】东说念主参、黄芪、全当归、炒杜仲、鸡血藤、青风藤、海风藤、络石藤、怀牛膝、川续断、接骨木、威灵仙、野木瓜、毛狗脊、骨碎补、地鳖虫、蜈蚣、全蝎、乌梢蛇、地龙、僵蚕、三七、血竭、当然铜、虎杖、徐长卿、天麻、川乌、草乌、雪上一支蒿、虎骨(代)、豹骨(代)、桃仁、红花、乳香、没药、麝香、龙脑、桑枝各适量。
【制法】膏药。上药按制剂纪律制成膏剂。摊膏,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膏药温热化开,贴于患处。
【功能】舒筋活血、祛风散寒、通经活络、除湿止痛。
【主治】风寒湿痹、筋骨痛楚、筋脉拘李、肢体麻痹、腰背酸紧、肢节屈伸不利及颈部、膝部骨质增生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张氏警戒方。屡用效佳。妊妇忌贴腹部。
20.消瘀通络膏
【构成】当归15克,川芎15克,姜黄15克,乳香15克,没药15克,栀子15克,炮山甲10克,龙脑5克,休养骨刺加肉桂6~9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每取药末20克,以好酷搭伙成软膏状,贴敷于足跟部(患部或压痛点)。上盖敷料,用纱布包扎固定。逐日或隔日换药1次,药层干则加醋湿润。10次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活血消瘀、通络止痛。
【主治】跟骨骨刺、足跟痛。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足底疗法治百病》,笔者警戒方。多年使用,疗效颇著。
21.强力热敷散
【构成】川红花9克,当归尾9克,骨碎补9克,生大黄9克,桃仁9克,白芍药15克,川芎15克,鸡血藤15克,威灵仙15克,元胡15克,彻骨草15克,肉桂15克,穿山甲15克,生川乌15克,生草乌15克,皂角刺15克,樟脑15克,白芥子9克,羌活9克,独活9克,龙脑9克,干地龙9克,宣木瓜9克,蜈蚣2条,全蝎6克,生南星12克,生半夏12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除龙脑、樟脑外,余药一王人烘干,共研细末,入樟脑、龙脑同研均匀,贮瓶备用。勿令闲适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于临睡前,每取本散10~15克,放入铁勺内炒热后,东说念主白酒(适量)炒拌至热后,速将药散倒在一垫布上,令想君将想处(足跟)放在药面上更之,冷后如上法再炒再熨,连用4~5次,熨至终末一次时,待热度能隐忍时敷于患处,并包扎固定,或再加一热水袋于药面上加温以助药力。逐日1次,
至愈为度。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散寒祛湿、搜风化痰、软坚散结、通络止痛。
【主治】足跟骨质增生症。对其他部位上骨刺,亦有良效。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秘方求真》。笔者警戒方。本方治验甚多,疗效得志。如治足跟骨刺45例,经用药5~15天后,适度病愈40例,显效5例,总灵验率达100%。本组休养病例,随访4年均未见复发,有较好的远期疗效。后来,为了临床使用方便,扩大独揽畛域,即在方中加入化疗发烧剂,用棉纸袋装药,每袋装药散10~15克,封口,备用。不管何部骨质增生,即取本散一袋,烘热敷于患处,固定,每2日换药1次。用于其他部位骨质增生病,过失炎(痛处固定)及一切局部痛证,最多贴敷5次,亦可取得较好的止痛后果,大量均获病愈。止痛灵验率达100%。
22.复方归红膏
【构成】当归10克,红花10克,乳香10克,没药10克,三妙药3克(中成药)。
【制法】药膏。上药共研细末,加水调成糊状,文火加热至80℃再加入黏和剂(帮米粉)调匀即成,贮存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,待冷却40~45度时将药膏涂抹患处,然后用塑料膜隐敝,周围用胶布封牢,以保持药膏的温度和湿度,外用纱布扎紧。24小时后取下,7天后再敷第2剂。3次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活血化瘀、通络止痛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集验中成药》。展用灵验。凡体质软弱,重症冠心病及过敏体质者不宜使用。
23.加味三生散
【构成】生南星、生半夏、生草乌、细辛、地鳖虫各等份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极细末,过筛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每取此膏15克,以山西陈醋调匀成糊膏状,贴敷于患部(足跟部),外加包扎固定。逐日换药1次,或取狗皮膏,或跌打膏、风湿膏,在火上烤化拉平后,取此散1.5~2克,放在膏药中心调匀,趁热贴敷患处,外用绷带或胶布固定。可遍及行走,每5~7天换药1次。均至病愈为止。
【功能】温经散寒、通络止痛。
【主治】足跟骨刺、足跟痛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临床验方集》.程功文方。多年独揽,疗效得志。
24.骨刺膏(三)
【构成】片姜黄12克,赤芍药12克,栀子12克,白芷12克,穿山甲6克,龙脑3克。
【制法】药膏。上药共研细末,过80~100目筛,和匀,以山西陈醋搭伙成软膏状,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药膏20克,贴敷患处(足跟),外用塑料薄膜包扎固定。药干加醋湿润,逐日换药1次。1个月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清热祛风、散瘀通络。
【主治】跟骨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单方验方治百病》。屡用效佳,一般1个或2个疗程即可诊治。或取川芎45克,研成细面,分装于薄布袋内,每袋15克阁下,将药袋垫于鞋内,径直与痛处斗争。每次1袋,逐日换药1次。药袋可轮流使用(换下后晒干)。连用7天。用之临床,后果亦佳。
25.二鲜膏
【构成】鲜苍耳叶、鲜夏枯草各等份。
【制法】药膏。将上洗净沥干水,共捣烂如泥膏状,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药膏20~30克,外敷于痛处。上盖塑料薄膜,外用胶布固定。逐日换药1次。5天为1个疗程。
【功能】祛风化痰、通络散结。
【主治】跟骨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程爵棠《单方验方治百病》。屡用效佳,一般用药1~3个疗程即获病愈。
26.舒颈散
【构成】当归30克,川芎30克,红花30克,桃仁30克,乳香30克,没药30克,千年健20克,独活20克,秦艽20克,威灵仙20克,翌日麻15克,细辛15克,木防己25克,赤芍药25克,地龙25克,鸡血藤25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,上药晾干或烘干,共研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先取医用胶布一块,胶面向外呈斜形卷紧,呈条索并两头对接成环,环大小视颈椎病变个数而定,黏附颈后患部,压紧黏牢。取舒颈散适量置于换药碗内,用优质食醋调成稠糊状,填东说念主颈后备好的胶布环内与环口平,然后用胶布块封住并黏牢,敷药后啊患者热敷患部。每2天换药1次。10天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活血祛瘀、搜风除湿、温经止痛。
【主治】颈椎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中医外治杂志》。王明秀方。用本方外治100例,经1~3个疗程休养后,临床诊治74例,显效14例,好转5例,无效7例。总灵验率为93%。
27.抑骨止痛散
【构成】东说念主工麝香0.5克,杜仲12克,狗脊12克,独活12克,川芎12克,当归12克,白芍药15克,防风15克,防己15克,红花15克,牛膝15克,桂枝30克,黄茂30克,木瓜30克,穿山甲6克(代),附子6克,细辛6克,川乌10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将上药总量与白芥子按51的比例配制,搀杂均匀,错杂过100目筛,分装于密封袋内,每袋重30克,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药物1袋,以陈醋调成饼状,贴敷于
骨质增生部位或压痛点上。也可在相应的穴位上减量加贴。如颈椎骨质增生伴臂痛麻痹者,可加贴肩中俞、肩井、曲池、外关穴;腰椎骨质增生出现下肢麻痹痛楚者,可加贴环跳、阳陵泉。外用塑料薄膜隐敝固定。60分钟揭去药物,隔日1次,15次为1疗程。一般1~2个疗程。
【功能】调补气血、温经通络、消灭风湿、强筋壮骨、通窍止痛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河南中医》。马银梅方。休养110例,其中颈椎骨质增生64例,腰椎骨质增生28例,膝过失骨质增生18例。适度临床病愈74例,显效22例,灵验11例,无效3例。总灵验率为97.3%。同期提神本药外敷对皮肤有热烈的浸透刺激性,敷药技能应严格掌合手,不可延长,不然将引起皮肤发烧痛楚,以至起泡。
28.加味四虎散
【构成】生川乌30克,生草乌30克,生半夏30克,生南星30克,生狼毒30克,生马钱子10克,樟脑10克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细末,过100目筛,贮瓶备用.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本散15克,用食醋搭伙成糊膏状,外敷于忠处。逐日换药1次。或摄取下列用药样式用药
(1)药液外敷法行将以上6味药加水同煎,待煎沸后再煎30分钟,滤出药液,参加樟脑,乘热以毛巾藏药液外敷膝过失部,待药水凉后再加热,每次外敷3分钟,逐日2次。此药可反复加热使用,一般夏日可连用2~3天,冬天可用3~4天,搭伙休养10天为1个疗程,可搭伙休养1~3个疗程。
(2)药油外揉法先将前6味药浸泡于500克麻油中(夏日泡2天,冬季泡3天),后一王人东说念主铁锅内煎熬,待药炸枯后,捞出药渣,过滤,加入樟脑搅匀,装瓶备用。每次以小数药油抹揉患部,直至局部发烧为度。
【功能】散寒止痛、祛湿通络。
【主治】膝过失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四川中医》.郭炳生方。休养30例,经休养20天后,显效19例,灵验8例,无效3例。总灵验率为90%。本方有大毒,严禁内服,严禁进口、眼,且本方用法简便、无灾难、无反作用。
29.骨刺膏(四)
【构成】威灵仙30克,彻骨草30克,血竭6克。
【制法】药膏。上药共研细末,过100目筛,和匀,以食米醋两成稠糊状,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药膏适量,摊于白布上,贴敷患处,2小时取下,逐日1次。7日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祛风胜湿、活血化瘀、软坚消刺、通痹止痛。
【主治】跟骨骨刺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中国民间疗法》。祝远之方。休养30例,经治1~3个疗程后,病愈48例,无效2例。诊治率为96%。
30.骨质增生膏(一)
【构成】麝香1克,皂角15克,淫羊藿15克,骨碎补15克,千年健15克,桑寄生15克,五加皮15克,川乌15克,草乌15克,威灵仙15克,海桐皮15克,川芎15克,鸡血藤15克。
【制法】膏药。上药经提真金不怕火加工制成便于穴位贴敷的外用膏药,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每贴0.2克,辩别贴于双膝眼、梁丘、血海、鹤顶、膝下穴及表里侧阿是穴。用胶布密封固定。藤后部痛楚,加贴委中穴,将药膏从密封袋中取出,揭去塑料薄膜,准确地贴在所遴荐的穴位上。每膝贴药8~9贴,每周换药1次,12次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补肝肾强筋健骨、调气血化瘀通络。
【主治】膝过失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现代中西医勾引杂志》。肖玉臣方。①疗效休养422例,病程最短15天,最长30年。适度诊治163例,显效166例,好转84例,无效9例,总灵验率为97.9%。②提神事项贴药后局部出现发痒,起疤为遍及响应,揭药后用温开水洗净,于次日遁入起疤处从头贴药,局部响应较大时,可提前1~2天揭下,隔日连续贴药休养,妊妇及胶布严重过敏者禁用。
31.活血舒筋散
【构成】当归、红花、威灵仙、彻骨草、元胡、川椒、川牛膝各等份。
【制法】散剂。上药共研细末,和匀,贮瓶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笔据病变部位大小,取适量药末,再加入适量姜酊拌匀,放在特制的铜丝圈上备用。露馅患处皮肤,将备好的毛巾(作念成的钢丝圈器具)用温水没透,拧去明水,不得太干(器具圈内加放两勺食醋后放在患处)。将浸泡好的药末摊在毛巾中间(如饼状)燃烧。药末废弃不旺时,用器具翻动求
燃,废弃不透的药末,等明火灭火后,可将未废弃透的药末再加姜酊拌匀,连续属敷,废弃如炭灰为止。隔日休养1次,10次为1疗程。
【功能】活血散瘀、舒筋止痛、补益肝肾、强筋壮骨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《现代中西医勾引杂志》。赵威丽方。休养329例,其中腰椎骨质增生164列,膝过失骨质增生100例,颈椎骨质增生65例。经过3个疗程休养164例腰椎骨质增生,总灵验率为98.9%,100例膝过失骨质增生,总灵验率为97%。65例颈椎骨质增生,总灵验率为92.3%。在休养中要掌合手好熏敷的温度,以患者感到温热满足为宜。同期还要提神休养炎性病灶,如口腔炎症,泌尿系感染等,对有炎性炎症之皮肤病和满身感染者慎用。
32.消骨质增生膏
【构成】当归30克,川芎15克,红花30克,赤芍药30克,益母草30克,乳香15克,没药15克,木瓜30克,川牛膝30克,桃仁30克,三棱30克,莪术30克,皂角刺30克,白蒺藜30克,羌活30克,茜草30克,威灵仙30克,五加皮30克,路路通30克,木防己30克,鸡血藤30克,青风藤30克,石楠藤30克,海风藤30克,骨碎补30克,川续断30克,独活30克,苍术30克,白花蛇1条,蜈蚣10克,全蝎15克,白附子30克,淫羊藿30克,虎骨15克(用病骨成狗胫骨倍量代之),海马10克,杜仲30克,花椒30克,彻骨草30克。
【制法】膏药。用香油5000毫升,置铁锅内至油沸,入上药煎熬,至药枯,捞出渣萍,然后加黄丹2500克收膏制成黑膏药。
摊在13厘米方布上,另外用麝香0.5克,血竭30克,银珠15克,轻粉30克,三七15克,龙脑30克,共研为细末,和匀,
分撒在已摊好的黑膏药上头,对折,即成消骨质增生膏。收贮备好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膏药,温热化开,贴敷忠处。每7天换药1次。
【功能】祛风除湿、活血化瘀、软坚消刺。
【主治】骨质增生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王成友《正骨术》。王成友方。屡用效佳。
33.骨质增生膏(二)
【构成】地鳖虫90克,生桃仁20克,红花20克,当归20克,生乳香30克,生没药30克,细辛20克,松香100克,龙脑30克。
【制法】膏药。先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,和匀备用。取麻油500毫升,东说念主铁锅内,武火煎熬。用土槐条搅拌。待油熬至滴水成珠(油温280℃)改文火煎熬。徐入红丹250克,用劲搅拌,务使烟出尽,收膏东说念主上药面,用劲搅拌,倾东说念主凉水中,冷却后,裤于较厚布面上。收贮备用。
【用法】外用。用时取青药温热化开,贴于患处,旬日一更换。
【功能】温经活血、破瘀消增。
【主治】颈椎骨质增生、腰椎骨质增生、椎间盘卓越、增素性膝过失炎症。
【附记】引自秦世云《临证要方》。余临床用上两方诊治上述骨质增生症(内服骨质增生丸AV快播,外贴骨质增生膏)不计其数,轻者一月可愈,重者3~4个月,甚者半年方可收功,久用未有不效者也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就业,总计践诺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践诺,请点击举报。